构成肇事逃逸条件有哪些,肇事逃逸情形如何认定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常常因为对法律知识了解的很少,而导致自己没有办法去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所以我们需要多多了解一些于自己息息相关的法律知识,本篇文章为您整理了一些关于符合肇事逃逸的要件是什么,肇事逃逸的认定标准是什么?的法律知识,请阅读文章详细内容了解。
本篇文章目录一览:
符合肇事逃逸的要件是什么
1、交通肇事后逃逸的主观方面主观方面即行为人的主观动机,交通肇事后逃逸的动机一般是逃避抢救义务以及逃避责任追究。
这种动机是积极的心理活动。
虽然交通肇事罪是过失,但仅就逃逸行为而言,具有直接的行为故意。
因此只有行为人对肇事行为明知,同时又有逃逸的直接犯意,才构成交通肇事后逃逸。
2、交通肇事后逃逸的客观方面交通肇事后逃逸行为必须符合法律规定的情形。
从《刑法》理论来看,认定行为人是否构成犯罪,最直接的便是对行为的客观方面予以认定。
如果行为人的先前行为没有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或者虽有交通违规行为但该违规行为与结果没有因果关系的,都不属于肇事逃逸。
撞死人责任如何划分">过隧道撞死人责任如何划分
过隧道撞死人责任的划分需要区分是行人的责任还是机动车肇事造成的。
如果机动车在封闭式的高速公路上正常行驶,发生撞死人的情形应注意二者是否存在过错,在该次交通事故中双方应如何承担责任。
一般有以下两种情形:
1、因行人违反规定进入高速公路规制范围引起交通事故的,则应当由行人承担主要或全部责任。
2、行人因机动车出现故障或者其他合理因素出现在高速公路应急车道的,发生机动车违反交通法规定或者未尽安全注意义务导致行人受伤、死亡的,则应由机动车承担主要或全部责任。
所以在司法实践中,要注意区分机动车与行人是否存在过错,是否违反了法律规定,从而划分二者的责任。
扩展资料:
注意事项:
行驶在高速隧道时,不但有视觉上的影响,对驾驶员的生理和心理还会产生不利影响。
车辆刚入隧道时,驾驶员突然由明处进入暗处,眼睛大约需要7至8秒钟的适应时间,即暗适应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驾驶员眼睛的灵敏度十分低,几乎是看不到任何东西的。
同样,当车辆驶出隧道口时,由于环境明暗的再次变化,驾驶员又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由于驾驶员视力的下降,因此隧道口处往往是事故的多发地点。
对于以上内容希望可以给到大家参考。虽然现在法律行业律师有很多,但是大家在选择律师时,还是要仔细考量,尽量选择口碑、专业性强的律师进行委托,做到真正的省心省事。